说明书

儿子叫我说明书

我居住过的房子

Posted at # 生活

不知不觉在陌生的城市已经生活 10 年了。最近将住房卖出了,也想理一理这些过去的记忆。

第一个房子

免费住了半年,像大学宿舍一样。

这是毕业后来到陌生城市的第一个房子,也是公司统一安排并且支付了半年的租金。给首次来到陌生的城市的人一个平滑的过渡。

离公司很近,走路 10 分钟就到了,但是距离商业区远,出去玩还要公交转地铁。听说这里是一个商业场所改造成的公寓,所以水电计算按照商业计费,比较贵一点。一个房间能住 2-3 个人,有桌子有床和大学宿舍一样。公司提供三餐,这个时候生活还是很简单的,每天上班下班,周末出去玩。

类群居的生活有点像大学宿舍,时不时就可以来个串门,假如室友是交际花,那么被动的就没有隐私,我也不是很喜欢突如其来的造访。出于这个考虑,一年后和同事合租搬出去了。

第二个房子

签订了住房合同,提前终止没有拿回押金。

这个房子在热闹一点的地方,回归了民用水电,楼下小吃丰富,出门就是地铁,走几步就是商业街,比之前方便了不少。在这个时候我还买了一个第一个家居 - 人体工学椅,算是追求生活质量的第一个投入。

室友住了半年搬走了,我在搬走前也找到了下一个住处。合同写的有变化提前一个月沟通可以退回押金,按照这个约定,在退房的时候三方一起来终止合同。房东不愿意退回押金,加上我的下一个房子可能有地方要咨询她,即便中介在和房东沟通,我还是和房东达成一致,押金就半推半就象征性的退了一点点。

小区排水不好,下大雨的时候水可以漫过鞋面,房子里面有北方人没见过的超大蟑螂,我怕它们胜过它们怕我。室友走了我也无法独自承担这个成本,于是搬家到了新公司附近。

第三个房子

没有签订租房合同,提前终止还拿回了押金。

这次搬到了陆家嘴的城中村。和第一个住房一样,走路上下班,不同的是以前是郊区,现在是市中心,纵使房子缺点多多,依然是满心欢喜。

我的室友是二房东他和房东第一次租房合同到期后就没再签合同,继续保持了租房关系,所以我自然也看不到他的租房合同,无法确认租房的状态。同时我是通过同城交流的社区找到的对方,也没有中介帮我们起草一份正式的合同。所以,这次的租住关系,是没有合同保障的。只有一个手写的收据,也不知道是否有法律效力。

在上一个房子搬出来的时候,和房东咨询的就是这件事,她是一个律师,说这样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。我还是从人性上面考虑,通过二房东很有限的行为推断今后的可能性,还是搬了进去。

白天走路上下班,城中村也有便宜的三餐,晚上还可以去黄浦江边跑步,幸福感稳步提升。但是房间,只有一个床的位置,之前的人体工学椅就卖掉了。

新老板约定的周期提高待遇没有兑现,也由于原本可以看书的通勤时间改成短途步行,可支配时间变多了,但我没有投入到学习中,感觉自己成长变慢了,这时候决定强化一下技能。就辞职回老家脱产半年。

第四个房子

免费的房子

这是两个大学室友合租的房子。其中一个人在刚来上海的时候在我的第二个住处生活过一段时间,这次回到上海没有直接找房子,而是在他那住了三个多月。

他们租的两室一厅,还养了一只猫。在这个房子里很快找到了脱产回来的第一份工作,但是不是特别理想,所以这个工作 1 个月后通过技术分享会找到了下一份也是目前工作最久的工作。

更换了新工作后不想再给同学添麻烦,搬出来了这个三人一猫的小窝。

第五个房子

近到可以中午回家睡觉

这个房子比陆家嘴的房间要大一些,有了床也有了桌子,一样的距离公司超近。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,当年戴森推出 v6 型号的吸尘器,比我的房租还贵,我用它来打扫这个房子。

这个房子给我带来很多便利,合租室友是高中老师,有时候会带学生回家来补课。看着门外或站着或坐着的本地人对我礼貌的问好。像是借了室友的光,也得到了陌生人的善待,感觉非常舒服。

离开这里是因为恋爱了,搬到了恋人那里。这样至少能节省一份房租了。

第六个房子

剧组到小区取景

我们在一个公司上班,这个房子距离公司也挺近的,可以骑自行车上下班。在核心商圈附近,周末看电影吃饭十分舒服。能远远的看到公司 LOGO,近近的看楼下有人打网球。

小区很好,物业很好,邻居谁知道好不好呢,两个在陌生城市生活人,很少会关心邻里关系。有一年过年,我们准备年夜饭竟然花了三个小时,属于前一个菜都冷了,后一个还没出锅。我们的关系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。

后来考虑结婚的事情,这个房租实在是高到影响首付的积累速度了,果断搬家。

第七个房子

公租房,梦回第一个房子

公租房听起来好像比普通房子便宜,实际上价格也没有差太多,并且名额还是跟着公司走的。所以邻居要么是同事,要么是其他公司的和我们有类似经历的人。

这回还是满足了可以随便串门的距离,但是大家都不是刚毕业的年轻人,都保持的默契的距离感。在公租房里办理好了居住证,也空下来考了驾照,还买了房子,甚至备孕成功。

接下来搬走了,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。

第八个房子和接下来的房子

空手买房

在公租房阶段,有个同事房子卖掉手里有很多现金,我们按照市场的利息借过来两个月把房子买了。我们没有依靠家里人,用一个很离奇的方式,在首付远远没有攒够的情况下,搞定了这里的房子。

实际上首付后续还款阶段还是很痛苦的,既有房贷的压力,还要把处理各个途径贷款的钱。计算过后大概需要 5 年才能减轻还款压力。然而这个房子没住满 5 年,我们就又搬走了。

工作和打拼这么久,已经对传统和商业社会的观念多少免疫了。我们的父辈包括我们都以为房子是归属,最近几十年房价的变化更是让人以为房子是稳赚不赔的资产,如果买了房子没有升值,那这个房子还是你期待的房子吗。好在我们俩也有了这样的认识,房子确实重要,但不是一切。在房价高涨的时候,它是资产,买入升值变现。房价跌的时候,没有了资产给人带来的升值的快感。不禁会想,这个房子给我们足够的舒适度了么,给我们足够的便利了么。如果真是带来了不便,需要牺牲什么可以接受它。

就在房价下跌的恐慌以及从今后小孩上学的便利性考虑,我们卖掉了这个房子,租在了幼儿园隔壁。小朋友真是一个既可爱又恐怖的东西,每天早上折腾半小时是常有的事,幸亏我们搬家到了附近,上学的距离近到我们可以容忍这半小时的玩闹。同时这个房子距离市中心更近了,我们上下班也都更方便了,那么一个固定资产带来的安全感和每天都要经历的幸福感,哪个更轻哪个更重。

以上就是我的经历和一点浅薄的见解,如果恰好你看到了这里并且想要一起探讨的话,欢迎在首页使用邮件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