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本旅游的一点感受
大概六七年前来过一次日本,和老婆简单的从东京到大阪玩了几天。花几天的时间,草草的见识了一遍。现在回想起来,已经没有太多的印象了。这次带着三岁的儿子来的,不想去太多的地方,只想近距离的感受下日本,所以选择了据说是人很热情的大阪。
大阪机场对游客非常非常的友好,从门口的引导员,到里面柜台的人,都可以中文交流,这也给我造成了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说中文的想法,实际上进入城区后还是说日语,但是简单的英语他们也能应对。我两张从机场和市区之间的 Haruka 车票都是网上购买的,需要在上车前兑换,机场顺利的完成了兑换,返程的时候交流就出现了偏差,变成了从信用卡扣钱现场购买了,苦于语言不通,英文交流也是双方理解有限,想着路上做一次退款操作,结果超过了时间没有退成。
在旅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说英语的白人,他们不论是对游客还是对日本当地人都是用自己的原生语言去交流,这个让我感觉到英语还是有一点强势的。我也尝试用中文和当地人交流过,他们听不懂但知道我是游客,会转而用英语和我来沟通,完成基本信息的沟通过后还是会说一些尊敬的日语。第一次来日本的时候,我和老婆就也没有过多的交流欲望,这次有想要深入了解的时候却有了这些语言上的新发现。当然英语我也是可以说的,所以才能体会到这三种语言中间的一些语言之外的差别,这种差别估计只有去非英语母语国家才能感受到。我感觉英语的强势可能还原因确实是它是世界上第一通用的语言,第二个也可能源自于背后的文化自信和综合实例的自信吧。
还有一个事情,离开机场后,我们的第一个站点是天王寺地铁站,在那里也发生了一件和国内大多数新闻都不太一样的事情。
在两条地铁线路中间穿行的时候要走楼梯上去经过一个过道,在这个过道里有一个老人和我们相向而行,眼睁睁的就看着他摔倒在地上了,这时候我非常想帮他一把把他扶起来,但是想到国内的种种新闻,如果我扶了这个人,会不会给我接下来的行程造成影响,我就没有选择第一时间上去,而是左顾右盼希望有一个本地人来帮助我。这时候有一个女孩走了过来,她看到老人在地上就快步的走过去嘴里还说着没关系吧,并且做出搀扶的动作,这时我才伸手抓住老人的手臂,把老人从地上拉了起来,然后一起把老人扶到了边上的座椅上。在这个过程中老人也说话也做了一些动作,看起来像是在表达 ” 哎呀,我老了不中用了,走路也能摔倒,真的是太不小心了 “。有一种他给我们造成了麻烦的感觉。这之后就是那个女孩和这个老人在沟通了,我们三个人自然就也走开了。
从日本回来之后,看到两条印象深刻的新闻,一个是搀扶者带着运动相机记录下了帮助老人的画面,并且警察在场,看了公共监控的画面,结果还是被老头家人找麻烦,最终结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。另外一个是警察判老人自身责任,但是老人家人去帮助者公司闹事,最终他的领导让他赔钱花钱免灾。两个新闻看下来,都是让人很难受,因为从小我到的教育就是尊老爱幼互相帮助,这已经成为了我的本性了,所以在看到不公平的事情以及他真的是年老体衰,没有办法自力更生的时候我能帮忙就帮忙,但是如果我的善良给我带来了不好的结果,那我为什么施以善心呢?
可能是年龄增长对自己和其他国家有了更多的了解,就会格外关注外面和我们的不同,不像第一次出去单纯的观光了。